在中国,人们见面打招呼是这样的
“吃了吗?吃的啥?好吃不?”
从日常的问候就可以看出
我们对于吃饭是真爱
而米饭作为餐桌上的常驻选手
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
1>-远古——用野生稻谷裹腹
远古时期,我们的祖先在打猎时
采摘湖边湿地上的野生谷粒来试吃
发现它口感虽差,但是能填饱肚子
这就是已知的最早出现的稻属植物
神话里说神农“尝百草、辨五谷”
反映的可能就是远古时期
我们的祖先将野生稻谷驯化成粮食
这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
2>-河姆渡——不带壳的家养稻
经过了口嚼全稻谷的远古时期
生活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
用杵臼发明来分离谷壳与米糠
考古发掘其遗址中存在的稻作证据
说明他们已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
并开始把稻米作为主要的日常食粮
3>-春秋战国——上档次的蒸饭
这时种植水稻已超过10种
但是受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限制
稻米依然是贵族们的专属食物
“蒸饭”也成为一种上档次的吃法
先把米在锅中煮到半熟捞出
再放到蒸锅的箪子上,蒸熟
蒸好的米饭,粒粒分明不沾黏
4>-秦汉——大众食品干饭
到了秦汉时期
人们更重视菜肴的烹制
所以对主食的要求较为简单
最常吃的是一种没有水分的干饭
就是把蒸熟的米饭晒干
变成没有水分干饭后,放进陶罐
吃时再放汤水,随吃随取十分方便
5>-魏晋——最爱“白“米饭
魏晋时期的名士不仅重视仪态
对待稻米也要精细淘洗
不论冬夏,都用温热水浸米
泡约一顿饭功夫后再用手搓
水冷后倒掉,再用冷水淘
再搓,直到米发白为止
这样反复淘洗做出的饭
饭色洁白,无异清流之米
6>-唐宋——花式米饭
来到大唐盛世
单一的米饭已经不能满足
开放又挑剔的唐朝人民
米饭开始进入深度开发的时期
根据配料不同,人们做出青精石饭
蟠桃饭、金饭、玉井饭、盘游饭
二红饭、石髓饭、大骨饭、淅米饭
对食物的更高追求,让美味更加百变
7>-明清——贡米飘香
等到了明清时期
水稻品种日益丰富
但是受制于种植技术
国内大米的总体产量仍然
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需求
也正是因为这样
一些优质产区产出的优质稻米
开始成为了朝廷的御用贡米
五常大米更是其中佼佼者
甚至让慈禧太后感叹
“非此米不能食”
到了现代
随着健康理念的逐渐普及
更多的人食用优质大米
五常大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